據《新聞晨報》報道,經過近兩個月的檢測,由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發起的“首輪新車車內污染物免費檢測活動”昨天公布檢測結果。數據顯示,按照《室內空氣質量標準》,142輛受檢新車中,98輛有不同程度超標,占總數的近七成。
車輛檔次與超標與否無關
去年11月11日,由本市環保產業協會發起的“新車車內污染物免費檢測活動”啟動,主要針對半年以內在本市購買、行駛里程在1000公里以內的新車進行檢測(詳見本報11月11日A19版)。據市環保產業協會副秘書長李偉介紹,活動期間,共接到來電咨詢625人次,報名登記397人。經過核對,符合條件的檢測車輛為142輛,涵蓋市面上主要品牌共30多種車型。
李偉說,由于去年11月發布的《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要到今年3月1日才開始實施,因此此次檢測主要參照《室內空氣質量標準》進行,以TVOC(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甲醛、苯、甲苯、二甲苯5個指標作為主要檢測項目。按照《車內揮發性有機物和醛酮類物質采樣測定方法》,在被檢車輛中定性檢測到的有機物達200多種。由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具有毒性,當汽車內濃度超標時,短時間內會讓人感到頭痛、惡心等,嚴重時會出現抽搐。
李偉表示,新車車內有害污染物的釋放與溫度成正比,如果是夏天,超標可能更嚴重。
統計顯示,142輛受檢車輛中,售價25萬元以下的有104輛,其中超標的為72輛,約占69%。而售價25萬元以上的有38輛,大多數價格在25萬-40萬元之間,其中超標的26輛,約占68.4%。就首輪檢測車輛的數據來看,汽車檔次與車內空氣質量超標與否關系不大。
車用膠粘劑會釋放甲醛
據李偉介紹,車內污染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由車內裝飾裝修材料釋放出的甲醛、苯、丙酮、二甲苯等有害有毒物質;二是發動機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以及揮發出的汽油味;三是由于使用空調而進入車內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氣污染物;四是因車用空調蒸發器長時間不清洗護理,內部大量污垢所產生的胺、煙堿、細菌等有害物質。
其中,內飾材料產生的揮發性有機物是車內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影響較大的主要有汽車儀表臺板、門內飾板、地毯、頂棚、座椅等。比如,汽車內經常使用的溶劑型膠粘劑,比如地毯膠粘劑、密封膠粘劑、塑料膠粘劑等,在使用過程中也會釋放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及其他揮發性有機物。
暴曬可加速車內異味揮發
上海環境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錢華建議,在選擇地毯、腳墊時,應選用麻、布類的紡織品,避免使用橡膠,橡膠中含硫的異味很難被消除。在選擇坐墊時,應選用羊毛、棉布類的材質,避免選用化纖類的材質,后者容易產生靜電,吸附灰塵。
對于已經存在的“新車味”,李偉認為,最簡單、有效的去除方法還是多通風,尤其是天氣轉冷后盡量避免在新車內開空調,因為當車內溫度升高時,有機物將大量揮發。北京理工大學汽車動力性與排放測試國家專業實驗室高級試驗師高力平表示,可以在新車內放置活性炭,或者柚子、切開的菠蘿等,吸附有機分子。
錢華建議,夏天可以讓汽車暴曬,采用“桑拿法”消除車內異味。“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排放速率和濃度都與溫度密切相關,在陽光下暴曬可以加速它的揮發。”他說,“為了避免車輛暴曬后,進入車內吸入揮發出來的有害氣體,開車前可以先打開車門和空調,進行空氣交換。”一般來說,經過兩個夏天的暴曬,車內異味能夠明顯消除。